澳洲的山火仍然在燃烧着,而据说山火雾霾将绕地球一圈,成千上万的动物在山火中丧生,成片成片的树木被烧毁,而人类在这样的火势面前显得如此无力,正如去年亚马逊丛林起火一样,地球上的环境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我们一直倡导的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变得愈加重要,作为新兴科技的区块链技术,似乎可以在环境保护上贡献一份力量,这篇文章值得我们查阅和思考,以下,enjoy。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无论您是否相信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更好的地球公民,并开始比今天更多地减少资源浪费,增加资源回收和资源再利用。
随着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明显,创新和适应循环经济的压力开始成为重要的商业案例。当然,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可持续的、循环经济驱动的做法。
循环经济的概念可以用三个R来描述:Reducing materials and waste(减少材料和废料), Reusing products(重复利用产品)和Recycling materials(回收材料)。因此,产品和服务以闭环或循环的方式进行交易。Ellen MacArthur基金会的例子表明,在价值循环中需要存在一种持续的物质流动。
维基百科比特币页面吸引了自1月份以来最高的访问量:金色财经报道,本周三,随着比特币价格突破2万美元关口,访问者似乎在周三涌向了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比特币页面。根据现有数据,在12月16日,该页面的浏览量为16088次。根据ToolForge数据,自1月1日以来,该页面的平均日访问量为6943。自那以后,总共有2,436,919次观看。[2020/12/18 15:36:14]
如今,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品牌提高产品透明度,其中大约60%的客户倾向于购买具有明确定义的可持续性政策的产品,如Allbirds和Veja等时尚品牌的成功证明。
今天,公司如何处理产品或重复利用变得至关重要,他们必须使用颠覆性的业务模型和技术来快速适应创新,才能支持这一运动。
区块链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并具有循环经济的大部分优势。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最初是通过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出现而传播的,但现在已广泛用于投票、健康记录、供应链、所有权和身份管理、能源供应以及民用基础设施保护等应用中。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提供透明性和可跟踪性来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有效地明确产品的来源。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帮助打击假冒材料使用,从而减人类活动对负面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此外,消费者将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定,使得消费者能够买到到真正可持续的循环产品和服务。
循环经济是一个很难驾驭的复杂领域,这主要是由于其广泛的参与者和全球化的供应链。试图解决循环经济问题是生态系统中所有参与者的任务,而不仅仅是一两个公司。
这就是为什么区块链技术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有助于为生态系统提供一组值得信赖的数据和交易,整个生态系统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集体决策。
MonoChain的使命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将价值约4600 亿美元的衣服从垃圾掩埋场中清除。MonoChain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连接主要市场和“二次销售”市场,从而促进了产品的重复使用并有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对于最终客户,他们可以实时查看物品的出处及其“价值”或“转售价值”,并找到出售它们的最佳地点。这为客户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的解决方案,转售或重复使用其物品的切实方法。
在美国,每年会销毁1000亿美元的药物,但同时也有大约3200万美国人负担不起他们所需的药物。Remedichain正在将药物重新分配给需要它的患者,这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使用药物并减少药品浪费。
Bext360是农业领域的初创企业,他们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跟踪和验证有机棉供应链的认证。为了增加透明度和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市场,Bext360与C&A基金会,Fashion For Good 和Organic Cotton Accelerator建立了深度的合作。
最后,一个全球时尚品牌正在研究用大麻生产“棉花”牛仔布。全球最大的牛仔品牌之一李维斯(Levi’s)发布了Wellthread x Outerknown系列,该系列使用经过处理的大麻,手感类似于棉花。原因在于可持续性,“我们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水对衣服产生的影响,这省了很多钱。”所以你不仅能得到可持续的牛仔布,还能穿麻制的衣服,就像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接受并采用循环经济,未来的循环经济和区块链结合的案例看起来会很乐观。
公司因利用新兴技术来改善对产品的跟踪和追踪,使其超越销售本身的影响,并可以进行身份验证,转售和材料回收。
如果更多公司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循环经济,我们星球的未来将得到极大改善。
原文来源于福布斯英文版,由《Commercializing Blockchain》的作者Antony Welfare撰写,中文由Bluemountain Labs团队编译,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文转载请联系编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