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崩盘看DeFi的风控模型

报告完成于暴跌前夕,笔者从风险类别、风险案例、 风险模型框架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 DeFi 产品的四类风险,在建模过程中也模拟了连续两次“崩盘”的极端情况。

孰能料到刚过两日比特币和以太坊便发生了这百分之一的概率事件,而连续三次“崩盘” 又何尝无此可能。

崩盘概率密度分布与崩盘损失

建立风险框架的意义便在于应对极端情况甚至是0概率事件,不至于风暴来临时,DeFi 系统毫无准备。经过这次冲击,连环爆仓、预言机延迟、清算漏洞、网络拥堵、交易平台拥堵等系列事件极大的伤害了用户对 DeFi 的信任 -- 一个历经两年多时间以及数亿资金所建设的信任体系。 

当看到 MakerDAO 稳定币系统因清算漏洞,导致用户以 0 成本获得 550 万美金的 ETH 从而加重市场抛压时,便想起了 BTS 稳定币崩盘时的壮烈,依然记忆犹新。

yearn.finance创始人澄清:我有38.57万枚UNI,但不想成为代表:针对此前关于yearn.finance创始人Andre Cronje表示希望成为Uniswap代表并影响协议治理一事,Andre Cronje在推特上进行了澄清,他表示:似乎有些误会,我其实不想要成为代表。我只是认为,Uniswap几乎不可能真的可以收集到1000万个有价值的代币投票,所以就提出了要去做代表的建议,我可能整天都在发一些垃圾内容,但我的确拥有38.57万枚UNI代币。[2020/9/21]

BTS 稳定币崩盘

幸运的是,崩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终究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可 DeFi 这个本小利薄风险大的生意还有未来吗?笔者依旧相信 DeFi 的可能性,正如在报告前言中所说:

DeFi 如何在透明记账的基础上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这个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共生。我们可以简单的说,只要解决DeFi的信任风险,就能建立一个与传统金融截然相反的繁荣交易市场。

祸兮福之所倚,这次试炼使我们重新审视 BTS 的历史教训,重新思考预言机的机制、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平衡、区块链内在的技术瓶颈和突破( ETH、EOS平台均受限于容量问题),以及建立和迭代更严格的风险框架。

本文分享报告中部分内容:前言、总结、崩盘概率密度分布和崩盘损失、比特币 DeFi 风控优势量化比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分享

USDC澳大利亚税务监管机构将提醒加密货币持有者报税

在未来几周内,成千上万的澳大利亚加密货币投资者将收到来自澳大利亚税务局(ATO)的通知以提醒他们申报加密收益。 据news.com.au报道,ATO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加密货币征税的指导框架,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定义为应税财产。此外该机构还发布了一种加密货币数据匹配协议,用于从加密交易所获取交易数据。

FTXBakkt融资三亿美金 测试星巴克支付

巨额融资 币新消息,洲际交易所旗下的加密货币公司 Bakkt 完成 B 轮融资三亿美元。 据官方公告,本轮投资者包括洲际交易所, M12 (前微软风险投资部门, PayU, 波士顿咨询集团, Goldfinch Partners, CMT Digital, 及 Pantera Capital. 币新提前获知了此次融资消息,并在2月7日的文章《Bakkt。

比特币价格暴跌之下 对区块链领域的长期投资该继续吗?

一、长期投资的美好想法,与身价暴跌的残酷现实 在目前数字货币行情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很多人的“信仰”遭受了严重的考验,尤其是那些长期看好区块链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人。 一般来说,当一个投资人的投资风格开始转向长期的时候,这个投资人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甚至可能是职业投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0:6ms0-0:5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