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衰退、央行非常规财政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背景下,比特币被证明是唯一的本位货币。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拥抱比特币,退出现有的货币系统。回报是,他们有意识地规避了宏观风险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灾难。随着共识越来越得到确认,比特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慢慢形成。
迄今为止,全球共有23家公司持有价值约105亿美元的BTC,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3.74%,其中包括15家公开上市公司,3家私人公司和5家基于ETF的公司。许多人认为,这种公司买入持有比特币的趋势是比特币被广泛采用的拐点,也是比特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路的第一大步。
MicroStrategy是引爆这一趋势的著名公司,这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商业情报公司。该公司在8月至9月间购买了价值约4.25亿美元的比特币,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公开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之一。目前MicroStrategy声称拥有38250枚BTC,约占比特币总量的0.182%。
分析师Willy Woo回复Peter Schiff:只有比特币才能让黄金在未来发挥作用:1月26日消息,针对Peter Schiff发布的推特:黄金是财富,比特币不是,加密货币分析师Willy Woo回复称,这是真的,黄金真的很有用。黄金的最大用途是内部芯片组连接,用于保护比特币的网络,该网络在互联网上传递数字价值。我的意思是,只有比特币才能让黄金在未来发挥作用。[2021/1/26 13:34:23]
在8月份的最初公告中,MicroStrategy告知投资者,它正在改变公司投资策略以反映经济形势。该公司选择了比特币,而不是不断贬值的美元。
MicroStrategy的官方公报所采用的措辞毫不逊色。在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该公司维持了转换其主要储备资产的决定,认为对投资者而言比特币比现金具有更大的回报潜力。它甚至承诺会购买更多得比特币。
自从公开其比特币投资以来,MicroStrategy已将开创性的加密货币确定为真正的避风港,向全球其他公司和组织发出信号,值得进入比特币这片蓝海地区。
紧随MicroStrategy脚步的是支付处理商Square。尽管Square由Twitter首席执行官兼比特币推广者Jack Dorsey领导,Square发现在采用比特币作为资产储备时自己已经落伍。这使Square将其总资产的1%(约5000万美元)投入到比特币。
Square首席财务官Amrita Ahuja表示:“我们相信比特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更普遍的货币。” Dorsey认为比特币将有一天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他对此表示赞同。
对许多人来说,MicroStrategy、Square等公司加入购买比特币的队伍表明银行可能不会落后太远。PayPal宣布整合比特币支付的消息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情绪。尽管支付巨头PayPal突然进入加密货币有其弊端,但它无疑是采用比特币的催化剂。
金融机构将被迫处于竞争地位,甚至央行数字货币(CBDC)都不会为他们提供帮助。最终,银行将提供比特币服务。实际上,美国银行监管机构货币审计长办公室(OCC)最近批准了机构向客户提供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几乎就像是在预示这一转变。
结果就是,在企业选择比特币之后,中央银行将别无选择,只能持有比特币作为储备货币。随着法定货币继续贬值,尤其如此。中央银行要么在场边萎缩,看着公司获利,要么加入。
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了。
最近,伊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级别利用比特币的国家。为了对抗美国的制裁,伊朗中央银行计划使用比特币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从而授权矿工直接与伊朗央行进行交易。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同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总经理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呼吁“新布雷顿森林时刻”。
在10月15日发表的演讲中,格奥尔基耶娃谈到了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债务绝境,实质上是在主张进行类似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货币重设。
布雷顿森林协议负责控制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价值。它制定全球货币政策,并有义务将货币汇率相对于黄金保持在固定值之内。布雷顿森林协议还将美元定位为第一个全球储备货币。
有人推测,随着美元贬值和不可控制的主权债务,IMF正在暗示着一种新的本位货币。分析师Raoul Pal预计,该本位货币将由央行CBDC支持。
问题在于,与旧货币政策体系联系在一起的CBDC最终将遭遇与实物法币相同的命运。按照Pal的看法,唯一能够长期存在的货币须是固定供应的硬通货资产,例如黄金和比特币。
不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否听从警告,比特币的采用曲线都会持续攀升。最终,群聚效应(critical mass)和固有特性使比特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唯一可行选择。
原文:Bitcoin’s Status as a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Is Closer Than Eve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