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伟达黄仁勋玩转的元宇宙 是如何被NFT塑造出来的?

元宇宙是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社交、创作、娱乐等活动,其最核心的架构在于对虚拟身份和虚拟资产的承载,而NFT在元宇宙中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字身份、创作内容、物品的确权。从“身份、多元化、经济系统和文明”这几个要素来看,NFT如何赋能元宇宙?

“First to the egg!”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的上映,为无数影迷和游戏迷呈现出一个庞大又真实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人们拥有与现实世界对应的唯一且个性化的分身,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映射其中。人们将其称为“Metaverse元宇宙”。

如今,元宇宙概念已经破圈,多次被世界顶级公司领袖提及,英伟达CEO黄仁勋更是在GTC线上峰会时使用了14秒的数字替身,以展示一下NVIDIA Omniverse技术带来的奇幻的虚拟世界。除了技术和基础设施外,我们同样无法忽视NFT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正是随着NFT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其理解的更加深刻,元宇宙的概念才越发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NFT如何赋能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社交、创作、娱乐等活动,其最核心的架构在于对虚拟身份和虚拟资产的承载。基于虚拟世界,无限量的用户能够自由进行创作和交流。理想状况下的元宇宙将会实现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映射与交互,同时其上将会拥有一套成熟且自洽的经济体系,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转。

Roblox是以元宇宙概念登入纽交所的一家公司,它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以创造迷你游戏为核心。在其招股书中可以看出他们为元宇宙定义了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笔者认为,八大要素中的“身份、多元化、经济系统和文明”都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交互。而每一个非同质化代币NFT都可以对应一个独特的事物,通过NFT用户可以真正享受到 Web3.0的独有数字所有权。并且,用户可以基于独一无二的、稀缺的NFT价值锚定物进行交易。因此,NFT在元宇宙中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字身份、创作内容、物品的确权。

Cobo正在申请成为Sushi多签见证人:Cobo官方在微博表示,Cobo正在申请成为Sushi多签见证人,欢迎大家在Twitter帮忙点赞投票。[2020/9/7]

NFT如何完成身份认证?

《头号玩家》中有段台词提到,“人们来绿洲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过能变成任何模样才是他们留下的原因”。用户的现实身份在元宇宙中都会存在一个或者多个映射,这也就是用户的虚拟身份。

在Web2.0时代,用户身份信息由第三方中心化机构保管和存储,虽有弊端,但是中心化机构在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很好地保管用户的身份信息,并且随时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不过用户需要考虑两点风险,即在用户违反规则的前提下中心化平台可以随时删除用户的账号信息和中心化平台随时面临关闭的风险。

而基于元宇宙的Web3.0时代,更注重用户个人的数据主权——信息数据将由用户个人保管,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身份信息自由地穿梭在元宇宙的各个平行宇宙中。而NFT的性质决定了其可以作为用户身份信息的承载目标,完成身份认证,以免其被盗用或者伪造。

多元化内容的NFT确权

如果元宇宙希望内容多元并向更多领域无限扩张,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平行宇宙,虚拟内容NFT化的手段不可或缺。

例如Sandbox上的一块块土地。Sandbox是一款沙盒游戏,通过Voxel编辑器软件Voxedit、市场、Game Maker三个组件,用户可以在Sandbox的地块中创建3D对象并为其设置动画,同时用户可以使用可视脚本来创建游戏。

在Sandbox中每一块地对应一个NFT,NFT保证了游戏中每一块地的主人对地块进行创作和改造的最基本的权利——NFT赋予了用户自由创作内容的权力。这也是多元化元宇宙的基础。

用NFT锚定价值的经济系统

如果只通过同质化代币来构建元宇宙的经济体系,那么我们便应当去思考在元宇宙中内容创作者作品价值的锚定点在哪里,是作品内容价值,还是同质化代币的数量。

本质而言,元宇宙的交易在于以物易物,有了交易便会有商业。商业是探求真实、建立互信的过程,其中的各种经济往来最终将会组成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为元宇宙中所有的用户提供一个公平的经济体系。其中,将元宇宙中的原创内容NFT化为一个个基于独一无二稀缺性的价值锚定物,便能够彰显创作者的经济价值。而无数涌入的创作者,将会成为一块块积木,不断扩展所属元宇宙的体量和影响力。

基于NFT的虚拟文明

文明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我们可以从英伟达CEO黄仁勋眼中的“Omniverse(全宇宙)”来看待NFT之于文明建立的意义。Omniverse是英伟达于今年四月推出的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被称为“工程师的元宇宙”。

对于Omniverse的未来,黄仁勋提出了一些设想:“未来会有很多的设计者、创造者,在虚拟现实、Metaverse中设计数字事物;然后才在现实世界中去完成设计,包括汽车、包、鞋子等等产品。我相信这会是个更大的市场、更大的领域。可能Metaverse里的世界,会比我们现实世界大上百倍。”

可以预见,最初的元宇宙所呈现的内容大部分还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在此基础上,元宇宙的创作者们可以通过创作内容等方式对元宇宙边界进行拓展。除了内容创作者所创造的NFT内容外,元宇宙中一些更直观、与现实更紧密的东西,都需要NFT去确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出示购买凭证,或者将物品简单地攥在手里便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之于物品的所有权,但是在虚拟世界中,如果你需要证明自己头上的帽子属于自己,便需要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NFT进行所有权的确认。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而正是这一个个物品和内容所有权的归属,与一个个用户个体的共振,共同塑造了虚拟世界文明。

入局元宇宙

随着行业发展和Facebook、腾讯、英伟达、字节跳动、网易等顶级传统企业的入局,元宇宙概念的热度越来越高。

Facebook在七年前便开始布局元宇宙,投入20亿美元收购了VR公司Oculus VR,同时,在最近Facebook财报电话会议中,扎克伯格提到“元宇宙确实是一个重投资的项目,起步单位为十亿(美金)”。腾讯参与了上文提及的元宇宙平台Roblox的G轮融资。除此之外,腾讯作为股东的另一家公司Epic在今年4月获得10亿美元融资用以开发元宇宙相关事宜。Epic是一家电子游戏与软件开发公司,大名鼎鼎的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便是出自其手。

源源不断的资本,正在入场。

在元宇宙被青睐的身后,离不开NFT在其底层的架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元宇宙世界足够复杂,目前我们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很难满足大批量甚至是无限量用户进入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元宇宙往往只会以概念和不完整的形式出现。

除了在技术和基础设施层面的缺失外,元宇宙所需要承载的是一个庞大的虚拟文明。届时网络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是海量的——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于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即时交互沟通是一个难题。

对此,Facebook扎克伯格也颇为头疼,“由于元宇宙未来所承载的信息将会比今天的网络世界信息多得多,在内容审核方面,(Facebook)将面临比今天更为艰巨的挑战。”为此,Facebook已经聘请了大量的内容审核人员。

在CT中文6月的文章《元宇宙+区块链,会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吗?》中提到,“元宇宙是一个承载了很多技术理想实现方式的新世界,包括5G、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正是需要多种技术的共振,元宇宙形态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市面上所有可以为我们呈现出元宇宙想法的协议几乎都是粗糙的。

但是,这并不会限制我们对于元宇宙的热爱。

包括积极构建自己的收藏品长廊、打造顶级电音现场等,每个人都在享受元宇宙带给我们的乐趣。因为本质而言,元宇宙的核心并不是一个高仿真的世界,它更像是我们神经世界的延申——享受即时快捷的社交体验。而NFT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架构,将会是元宇宙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分享

OKB当NA(Nirvana)Chain遇到元宇宙 给梦想插上翅膀

近期(Metaverse)概念的走红,让这个创造于上世纪末的生涩词汇再次以全新的价值出现在互联网当中。元宇宙一词最初由科幻小说作家斯蒂芬所发明,他对元宇宙的定义是:一个让人沉浸在其中的、恍如现世的数字世界,如此精确、逼真、令人叹服。 其实元宇宙走红的背后,离不开上半年凭着“区块链+数字艺术”所打造的千亿规模NFT市场的形成。

LTC黄金和比特币:是敌是友?

市场上总是有人把比特币看作是一种“新黄金”或“数字黄金”。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大家总喜欢把比特币和黄金放在一起做比较。简单说,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性。 在供给方面,比特币和黄金的挖矿和采矿是去中心化的,所有权也是分散的;而且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它们的供应无法通过法令或货币政策来创造。

MATICDeFi 的治理问题 能真正的去中心化吗?

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里讨厌的孩子把他们的脸满校园地贴,让你给他们投票。你看了校园传单上这些精选名单,并好奇为什么会有人会去竞选这些学生会职位 (其实我知道,因为我曾经是校园里的那个孩子)。这场游戏并不利于任何形式的治理。

SOL以太坊终将超过比特币?

过去十几天行情突突突,BTC从底部反弹58% (29k→46k),ETH从底部反弹88% (1.7k→3.2k)。 显然,这一轮ETH要比BTC更强势。 所以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很多“以太坊超越比特币”的讨论声。其实从2017年开始,这种声音或者说争议就一直存在。

[0:4ms0-0:5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