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理解的defi2.0,年初的时候就在说defi不会有大的范式转移,大多是微创新,优化平衡资金效率和赚钱效应将会成为接下来一年的重点。果不其然,这一批以ohm为首的defi2.0项目大多遵循了这一规律。首先我们总结下这些项目是哪儿冒出来的,为什么成功。
首先是ohm,这是一个纯纯的fair launch的“社区”项目,这个社区的意思是主要的早期参与者和大资本、大defi项目方几乎无关联,通过给早期discord社区分发完成冷启动,后续吸引了很多defi核心社区玩家参与,和yfi、sushi的启动路线类似,这种启动路线需要的是通过极强的赚钱效应吸引用户。
1.1)ohm模式上的特点我不想多说,链闻上有着很多的文章分析,他有趣的点在于成长经历,出生后经历了多次接近崩盘,但是twitter上一直有一批核心“黑帮”疯狂奶,并且discord里非常热烈和谐,这也是第一点优势社区极强。其次,无论牛熊,ohm挖矿收益率都极高,锁仓率亦极高,这是极强fomo的效应。
自2015年以来GBTC首次以负溢价交易:自2015年以来,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的份额首次出现以负溢价交易。根据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金融软件公司YCharts提供的数据,现在通过灰度获得比特币比实际购买比特币便宜0.68%。此前一段时间,GBTC份额一直都在以溢价交易,2017年3月曾一度高达132.6%。(u.today)[2021/2/25 17:49:44]
2)其次是alcx和spell,这两个项目的来历也很社区,和yfi的早期参与者也有重叠,走的是极致套娃的逻辑。尤其是spell,最初依靠给yvyfi,yvusdt赋能提供高收益和借贷冷启动(大资金稳定币挖矿需求)后续通过加入各类热门项目(ftm、agld)吸收更多的用户,最后通过上线curve完成华丽转身。
2.1)这其中有几个核心点,第一还是社区,twitter核心社区基本就是所谓的nansen的smart money,随着链上行为数据软件监控越来越发达,smart money的行为对市场越来越大。第二是合理的挖矿收益,早期稳定币低风险质押的年化高于80%,这是个很恐怖数字,后期引入高热度币种,更高的收益获取更多的用户。
3)接下来是一批项目,比如说pendle、gro、rbn、rgt、cvx、mist、badger,这些微创新在填补市场缺失,让专业交易者和普通用户分级,都有适合的工具。如果不想操心,傻瓜式存钱也有收益,如果能力够强会有平台能赚到更多。这些工具在产品上有需求,分发方式合理,但缺少宏大叙事,但无法独立掀起行情。
3.1)这里多说一嘴,个人非常喜欢univ3的设计,uni也是一批老defi里唯一一个敢做协议层创新的,不佩服不行(改底层逻辑容易出事故,出了协议就完蛋)。并且在高位震荡换手行情中非常容易产生巨大收益。但缺少一个非常好用的管理工具。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uma上,因为太过复杂专业,普通用户很难理解。
4)此外,还有独立的一批衍生品项目,以dydx和perp为首,因为衍生品对链性能的要求和自身强导流和赚钱效应,这两个几乎是和主流的defi协议协同性很低。所以单独归类,他们的特点是和中心化交易所有着类似的交易体验,伴随着挖矿激励、行情和事件营销获客,产品质量也不错有留存,所以起势很快。
5)最后是从更高维度下来的宏观叙事项目,比如说eden,grt等数据累以及一些跨链项目,tokmak勉强也算,这类项目不只是defi,而是辅助defi项目方和投资者的工具,随着defi起势,他们需求很强,并且同赛道竞争者很少,甚至可能因为更高维度的叙事,能够从其他赛道上获得价值捕捉(eden在nft上的应用)。
6)纵观这些项目,ohm无疑是大龙头,spell和alcx是极致套娃的代表。这三个都是强赚钱效应驱动的,大多是“社区”早期参与和驱动,smart money主导,社区粘性,协议赚钱效应,和运营数据相互影响,快速增长。
6.1)pendle、gro、rgt,rbn、badger这些则是核心头部机构主导,大多立项于去年底今年初,看准市场痛点构建。这类项目判断的标准是优质且刚需的产品,稳定增长的产品数据和强机构背书,和今年一月时badger、1inch、sfi,88mph类似,属于从3线到2线突围机会。
来源:推特
作者:YeruiZhang,HashKey Capital投资经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