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分人来说,Web3是元宇宙。对于另一部分来说,它完全是神秘的,与许多加密系统有关,这些东西对新手来说似乎不透明。
正如我过去所写的那样,元宇宙是实时的、基于活动的互联网。实时活动(如游戏和视频会议)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就像任何代际变化一样,未来的种子已存在于现在。
元宇宙将提升数字自我的感觉。它将带来新的个人表达形式,创造力,并为我们全新的体验做准备。
本文将解释什么是Web3,以及为什么元宇宙的创造与表达需要Web3。
为什么选择Web3?
Web1是最初的万维网,建立在开源(如Linux)、无许可开发(如PC软件)和开放标准(HTML / HTTP)之上。
一些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例如Amazon,Netflix,Google)是建立在这个生态系统之上的,或者从扩展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受益(如Microsoft,Apple)。
Web2主要是关于异步的,用户生成的内容:博客,wiki,社交网络等。Web2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Web1技术构建的,或者从搜索中受益以获取受众。最大的Web2公司建立在与Web1相同的开放和基于标准的环境中,但创建了围墙花园生态系统,以实现社交联系和内容创建。最多产的例子是Facebook/Meta——FAANG公司中最年轻的——以及YouTube(由Google拥有),后者为社交网络和用户生成的内容创建了围墙花园。最近的Roblox就是一个例子。
围墙花园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可以让事情变得容易,并为大量的观众提供机会。
但是,围墙花园是经过许可的环境,可调节你可以做什么,并提取高租金作为交换。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是,虽然许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在Twitter或Facebook等公司提供的Web2生态系统中创建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巨头完全在这些Web2围墙花园中形成一个持久的,极具可扩展性的业务(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值)。
让我们继续讨论改变这种模式的Web3功能:
价值交换(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
自我主权
互联网的再分散化
价值交换具有变革性
如果你没有从本文中吸取更多内容,我想让你印象深刻的是,Web3实现了应用程序之间的价值交换,这是多么具有变革性。
价值交换技术是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分类账本,允许公司、应用程序、政府和社区以编程方式透明地相互交换价值(资产、货币、财产等),而不需要托管人、经纪人或中介机构——所有这些都在提取巨额租金的同时限制了创新。
相比之下,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了高度的涌现创造力,而不是应用程序围绕许可的生态系统的中心化创新模式。
以编程方式在各方之间交换价值的能力对人类文明的变革性与最初的互联网一样:这就像从美国在线(一个由一方控制和管理的在线平台)到万维网的所有新兴创造力。
正如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在与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的播客中所解释的那样:我们倾向于将国家、社区、公司等视为不同的东西;在未来,这些都将成为社交网络的投射(而不是Facebook意义上的社交网络,而是我们带入不同背景的实际社交联系集)。
区块链成为为此提供支持的软件堆栈。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可互操作的存储、交换和编程产权、货币、资产和身份的方法。社区和公司成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软件应用程序。
自我主权
现在,你可能使用Facebook或Google登录与大量在线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这些是由大型集中式机构运行的用户数据库。
Web3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颠倒这个模型:不是让公司拥有你的身份,然后授予你对其他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你将拥有自己的身份并选择要与之交互的应用程序。
这是通过使用Metamask(用于以太坊和ETH兼容区块链)或Phantom(用于Solana区块链)等数字钱包来实现的。你的钱包成为你的身份,然后允许你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种分散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与你的货币和财产进行交互。
这包括去中心化的金融应用程序-以及元宇宙体验,这些体验将利用可互操作的化身,自我表达的项目,游戏项目等。
再去中心化
目前,互联网上对少数高度集中的应用程序存在大量依赖。Google和Facebook提供的身份系统只是两个例子。
但是有了Web3,权力又回到了个人用户、创建者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身上。这是因为提取租金或请求许可的集中式机构要少得多。应用程序、算法、艺术品、音乐、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世界和元宇宙将会以极具创造力的形式出现新的爆炸式增长,更多的回报会掌握在所有者和创作者手中。
Messari的这张图表显示了功能如何从一些当前集中的平台迁移到基于区块链的更分散的版本:
图片:Web3ELI
从无服务器到分布式区块链计算
无服务器软件有点用词不当:它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允许数据存储和其他服务器权威功能在云中发生,同时使构建者不必考虑DevOps,后端可扩展性,部署以及通常与全栈Internet软件开发相关的许多其他IT功能。
许多 Web3 软件项目都构建在无服务器后端。例如:Moralis提供了一个SDK,允许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构建基于Web的软件,该软件将数字钱包与无服务器,服务器权威的数据存储集成在一起。
我的公司Beamable为真人游戏提供了一个无服务器框架,以便开发人员可以将重点转移回制作游戏,而不是编写服务器代码并对其进行扩展,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弥合传统游戏开发与未来Web3原生数字钱包之间的差距。
无服务器架构通常运行在从集中式架构中运行的 SaaS 框架之上。然而,无服务器架构有机会过渡到完全去中心化的未来。原因如下:
无服务器架构将设计操作/扩展/可用性的责任与软件的功能(例如,调用支付、社交功能、游戏规则、世界状态等功能的微服务)分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步是在微服务后面开辟一个分布式计算环境,为生态系统添加新功能,甚至额外的计算节点来提供服务器权威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客户对集中式供应商的依赖性将减少,并且提供这些微服务的成本可以根据对可用的最低成本/可用性最高的计算的有效拍卖进行优化(而不是选择像Azure或AWS这样的云服务提供商,他们也欢迎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竞标计算能力)。这些分布式计算节点最有可能利用链上方法来解析规则和存储数据。
提供无服务器后端的SaaS公司的机会将在未来几年。他们会去中心化吗?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这是商业模式的根本变化,这可能会给许多人带来巨大的障碍——但那些为实现这一目标开辟道路的人,以及最初被设计为Web3原生的新创业公司——有机会为整个生态系统增加巨大的价值。
WebAssembly 和 Web3
WebAssembly是一种新标准,旨在允许字节码直接传送到您的Web浏览器:将其视为将"应用程序"运送到浏览器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依赖于应用程序商店生态系统。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Web浏览器运行的任何地方运行 - 计算机,智能手机,VR / AR耳机。
WebAssembly甚至不需要局限于Web浏览器 - 它甚至可以在后端服务器上运行,以获得一类全新的可移植服务器代码。
容器和WebAssembly(WASM)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利用分布式和分散式计算的新范式,因为它们具有高度可移植性,捆绑了自己的依赖关系,并在可以运行的工作负载类型中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围绕Web3模式构建的WebAssembly自我主权身份,程序化价值交换和去中心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各种应用程序商店生态系统的格局。
Web3 的颠覆性
Web3 取代了创建或集成大量服务(例如与资产托管或身份相关的服务)的需要,这些服务目前耗时且昂贵,导致对集中式服务的依赖,这些服务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你自己的利益。
这意味着许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将能够使用更小的团队创建软件,与大型现有企业竞争,这些现有企业围绕昂贵的遗留技术和/或依赖需要许可和协商的软件合作伙伴来建立业务。
捆绑、分拆和再捆绑
Netscape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巴克斯代尔(James Barksdale)曾经说过,他只知道如何通过捆绑或分拆来赚钱。.
分拆的一个例子是iTunes从专辑中解绑单首歌曲的方式。然后,Spotify的到来将歌曲重新捆绑到播放列表中。
今天,几乎每个视频游戏都是高度捆绑的体验。但是在互联网的元宇宙时代,我们将看到解绑和重新捆绑。
Web3、阿凡达和元宇宙
数字身份——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在网上表达自己——将变得比现在更加重要。将我们的头像从一个经验带到另一个经验将取决于一个可互操作的框架。
化身的属性是分拆的一个例子;新型的在线体验(不仅是游戏,还有音乐、戏剧和元界中的许多其他应用)将成为重新捆绑这些自我表达形式的方式。为了在最广泛的应用程序中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可互操作的标识和属性框架:这只是元宇宙中Web3的用例之一。
除此之外,Web3还为下一代"从游戏到收益"(P2E)提供了创意框架。目前,P2E意味着某种版本的加密黄金种植或权力平衡(例如在Axie Infinity中发生的情况)。当然,人们多年来也一直在通过电子竞技,Twitch上的直播或某些形式的模组游戏来赚钱 - 在加密/区块链环境之外。
我们知道,数以百万计的玩家渴望将他们的爱好变成谋生手段——所有这些都是游戏中已经发生的新分拆和重新分拆的例子。
在未来,P2E将涵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为货币而种植游戏 - 而是性能,创造力,竞争,指导,地下城掌握,关卡设计,现场角色扮演等。我们将开始看到谁是玩家和谁是设计师之间更模糊的区别。我们将看到捆绑和分拆的新形式。
我们需要一个可互操作的框架来应对所有颠覆性的经济交流。
这个框架将是Web3。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building-the-metaverse/web3-interoperability-and-the-metaverse-5b252dc39da
作者:Jon Radoff
译者&编辑:mayteng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