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押换取做任务的资格,以及完成任务就能赢得代币,这种办法让DAO在向社区成员发布任务时更加容易。
在DAO中,核心团队拼命发挥社区的效能,而社区中的其他成员虽然也想有所建树,但苦于没有机会。核心团队成员不能将任务委托给不受信任的人,也不能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委托。因为这可能会给核心团队带来压力,让社区遭受挫折,浪费大家的时间,缺乏透明度 等等问题。
Web3的真正价值在于社区,DAO需要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社区。加入社区后,你会获得网络,资金,开发技能和时间的加持。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在早期就能充分地进行去中心化运作,那就是它了。在社区的全力支持下,DAO可以发展得又快又好。
概述:
允许成员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就能够在早期充分地去中心化运作。任务列在公告板上,社区中的所有人都可以去完成。任务的价值取决于其难度和重要程度,当然也有时间限制和完成标准。基于社区成员的声誉和任务效果,任务完成后获得的奖励也会发生浮动。社区成员需小额质押才能去完成任务。如果任务成功完成,质押者不仅能够拿回先前投入的质押资金,还能获得任务所标记的奖励,今后的质押限制也将更低。反之,如果任务失败,质押者不仅会失去投入的质押资金,作为处罚今后完成任务时需要的质押资金也将更多。参见图1.
完成标准:
质押者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任务后,应写一份报告,总结其做了什么、如何达到了完成标准、做了哪些交互、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其他必要信息。之后,按照先前的约定,其质押资金还会再被扣留一段时间,以确保任务被真正完成。时间期限一到,如果全部标准均满足,则质押者能够拿回投入的质押资金并获得任务奖励。他们的书面报告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给后来者。有赖于此,能够真正实现模块化开发和发展。对于去中心化运作来说,经验传递至关重要,因此报告写得不好也可能是任务失败的原因。
质押根据复利的百分比确定。质押乘数应较小,小于25%,与失败次数正相关(失败一次 +25%),与成功次数正相关(成功一次 -25%)。
质押乘数 = 基数 + 任务1的乘数 + … + 任务N的乘数
质押乘数 = 100% + 2.5% - 5% - 1.5% - 6% = 90%
所需质押资金 = 标注的质押资金 * 质押乘数
所需质押资金 = 0.01 ETH * 90% = 0.009 ETH
质押资金以什么样的形式暂扣就应以什么样的形式返还。可以用项目管理代币或质押资金本身表示(支付)价值,具体由国库确定。尽管前面提到的质押规则还只是一个想法,但项目方完全可以在项目开始时自己制定一套规则。质押应区分使用范围,如开发、社区管理、公关等,因为一个优秀的开发人员可能并不擅长公关。
本着包容的精神,应该留出一定百分比的任务不需要投入任何质押资金。那些没有钱质押但想有所贡献的人可以先完成“0质押”任务以赚取声誉并降低质押金额限制。这让所有想有所建树的人都有零风险尝试的机会。因为贡献人还没有取得社区的信任,所以“0质押”任务不应很重要或者时间很紧。完成“0质押”任务后,贡献人能够在DAO中参与价值更大、时间更紧的任务,而无需初始资源。然而,一旦贡献人完成三项“盈利的”任务后,就不能再接受“0质押”任务了。
别人完不成的任务可能更难。每次任务失败后,质押者的质押资金都会被没收,没收的质押资金会被添加到任务的赏金中,以激励下一位。三次尝试失败后,任务将会被发送回最初拆分制造该任务的参与者。他们要么完成任务,要么重做。
总有人想让某个项目失败。在DAO框架下,一种攻击某项目的方法是发布高价值、时间紧的任务,故意使其完不成,或者囤积大量的任务。因此,允许多位质押者同时处理一个任务,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囤积任务以及任务失败。如果有质押者在某个任务中押入了资金,但别人却先完成了,那么原质押者的质押资金将会被退还。
赏金是项目方的核心团队将某些小任务外包出去的一种方式,像“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或是“为discord招募10名新成员”等都是外包,这为社区成员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因为无法保证任务能够完成,所以核心团队成员只能在完成小任务中使用该系统。在当下的系统中,还没办法外包较为重要的任务。别误会,我不是说核心团队应该“移交”关键任务。我的意思是,引入质押收益能够更好地激励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有了质押收益,核心团队在外包重要(非关键核心)任务时会更加放心。
这种有意义的贡献也会使得社区成员为了项目的成功奉献更多。社区中的一些人总想做些什么,但是他们要么不知道怎么做,要么觉得这种付出毫无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引入质押收益制度,即便是在DAO的最早期阶段,他们也有直接做出贡献的渠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